“研学旅行”,就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增加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合理安排学校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在此之前,中国教育界和旅游界都很少提及“研学旅行”一词,这次可以说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倡导“研学旅行”。其实,研学旅行在我国历史久远,孔子就是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山鼻祖。 与现有的夏令营旅游相比,研学旅行更重视学习、探究过程,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
毋庸讳言,如今我国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病就是“重书本,轻实践”,导致学生大多生活常识不足、社会认知缺乏。时评作者段思平认为,研学旅行无疑对扭转这一积弊有极大益处,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与社会,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研学旅行无疑就具备了这一教育特点。
研学旅行或许会成为潮流让不少家长盲目跟风,但是教育界和旅游业应掌控好这个局势,权衡利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既游览了风景又增长了见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扩大交友圈。不仅游学交融,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带着探究性学习的意蕴。研学旅行顺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学旅行又叫修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有四大特点:第一,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有意组织,有目的的,有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也不叫研学旅行。第三,集体活动。在老师或辅导员带领下,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第四,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要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提出旅游的“实践体验”功能;旅游与实践教育课程的重要关系;旅游企业在完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旅游作为全民“终身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的重要形式的四项基本观点。笔者认为,走“乡村旅游”和“研学旅行”共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来讲,是基于对旅游“教育功能”全面认识和深刻考虑所提出的一条新的思路。提出旅游的“实践体验”功能;旅游与实践教育课程的重要关系;旅游企业在完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旅游作为全民“终身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的重要形式的四项基本观点。笔者认为,走“乡村旅游”和“研学旅行”共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来讲,是基于对旅游“教育功能”全面认识和深刻考虑所提出的一条新的思路。
推动“乡村旅游”和“研学旅行”共同发展,是旅游发展创新的需要,是旅游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充分挖掘乡村原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边老少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是青年学生素质教育,公民终身教育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坚定全体公民文化自信的需要。
推动“旅游”和“研学旅行”共同发展,是旅游发展创新的需要,是旅游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是青年学生素质教育,公民终身教育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坚定全体公民文化自信的需要。
清代陵墓的选择和营建是对我国古代风水理沦的发展与完善。风水理论刻意追求的是优美的、赏心悦目的山川自然形势的完美,细心探究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使整体景观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至形成神圣、永恒、庄严、肃穆、崇高而又充满生气的纪念氛围。清西陵的营建正是遵循这一理论,使自然山川形胜之美与礼制性,纪念性建筑相结合。从而形成政教合一、天人合一的有机秩序图案的统一体。
“在这空间里,前往敬祀已故帝王后妃的谒陵者,无论是乘乾御物,敕天之命的天子,或是备位扈从、勉矢尽忠的臣仆,都一步步地被弥漫在这空间中强烈而自然的纪念性气氛所感染,被激起愈益深沉的肃穆庄严、恭谦的以至仰崇的高尚情感,却难以感到自身的卑小和压抑。谒陵者的人性尊严,并不因敬祀祖先与天地而沦失为牺牲。这空间充满了理性精神,是人的空间。”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高度赞扬中国皇陵建筑:“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鞋—趣,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现出来。”“它们的气势是那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当时北直总督李卫也称赞西陵:“易州泰宁山太平峪乾坤聚秀,川岳钟灵,山水形胜,龙蟠风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皆系天造地设,前拱后卫,实如玉笏金城。”清朝孙鼎烈这样描述清西陵:“山势自太行以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屹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平坦开阔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
清西陵作为清朝陵墓的代表,作为清朝历史文化遗址,有着重大的文化研究价值。雍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嘉庆惩治巨贪和珅,道光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光绪曲折的变法革新,这其中的丰功伟绩,变法求强,屈辱隐忍,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领悟。
清西陵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浓烈的清代建筑风格,深厚的陵寝文化,是研学旅游的胜地,是学校、公司、单位培训、学习的最佳景区。